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dss.2005 欢迎您

房地产 建筑施工 管理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关于期末成绩那二三事,家长你了解吗?  

2015-08-11 18:11:59|  分类: 少儿教育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关于期末成绩那二三事,家长你了解吗?


  不重视孩子分数的家长几乎没有,但绝大部分家长,在对待孩子考试成绩的问题上却有失偏颇。无论考得好考得差,怎样处理才能给孩子积极的回应,帮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发展?

  “你们家儿子这次考试怎么样啊?”

  “甭提了!那点分说出来都嫌丢人,我告诉他,暑假一天也别想玩了,到辅导班老老实实补课去!你闺女呢?”

  “我闺女倒是挺争气的,每科都在95分以上,班上前三名,这不刚刚去给她买了一部手机当奖励!”

  最近几天,经常能听到类似的谈话。随着期末成绩的公布,孩子的分数、排名又一次牵动着家长的神经。

  在中国,不重视孩子分数的家长几乎没有,但绝大部分家长,在对待孩子考试成绩的问题上却有失偏颇。无论考得好考得差,怎样处理才能给孩子积极的回应,帮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发展?

  中国家长为什么这么重视分数?

  家长狂热追求好成绩的背后,隐含着两个推理:

  成绩好→上好大学→好工作→好前途成绩差→上差大学(或考不上大学)→差工作(或失业)→没前途

  为了证明这是个伪命题,我们不免俗套又要举例一番:

  一个小孩6岁才会说话,10岁才会写字,老师对他的评语是:“反应迟钝,思维不合逻辑,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。”你能说他是差生吗?他叫爱因斯坦。

  一个孩子高考考了3年,第一次英语只有33分,后来他开了家名叫“新东方”的英语培训学校。他叫俞敏洪。

  一个孩子高考也考了3年,第一次数学考了1分,第二次数学考了19分,第三次数学才考了79分。他叫马云。

  当然以上只是针对性举例,并不代表低分的人有前途。但我们也必须承认:人与人之间确实是存在差异的。

  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,有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,有的孩子对电子产品感兴趣,有的孩子对花花草草感兴趣,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,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。

  如果孩子确实尽力了,在自己年龄段里应该知晓的知识也都具备了,家长再过分苛求孩子的分数,比如孩子最好的成绩也只能考到班级第15名,却要求一定要考到前3名,就不可避免会对孩子造成过剩的压力。

  如果家长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分数,适当引导孩子对待分数的态度,后果会很严重,很有可能严重到伤及孩子的自尊,埋下孩子厌学甚至是“自闭”的种子。

  我们常常会看到以下两种现象:考完试,分数好,爸妈就会喜上眉梢,开始给孩子各种奖励,从金钱物质刺激到要求管理放松,甚至会有一些违背平时所谓“原则”的“奖励”;反之,如果分数不好,则会大肆批评孩子“不争气”、“没出息”,认为孩子“资质太差”、“没有希望”,即便不表现出来,心里也暗暗有“失望”、“焦虑”的情绪,更有甚者会全盘否定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。两种现象中,家长都犯了一点教育致命的错误:只看到短暂的现象,忽视了孩子长久的内心状态。

  家长法则第一条:成绩与成长相比,成长永远是第一位的。

  什么是“第十名效应”?

  分析显示:大部分单纯追求第一名、第二名的人,知识面狭窄,因为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课本学习上,考得出很好的成绩,但精力有限的原因,他会较少精力去做真正对成长有意义的阅读,他接受到的是课本教育。

  而“第十名效应”的人,功课学得也不错,但是他能用很多的时间去博览群书,做好阅读,知识面很丰富,也就是他接受到的是人文教育。

  其次原因是,许多单纯追求第一名、第二名的人缺乏个性,为了追求好成绩,花去了几乎所有的时间精力,对于与功课无关的都缺乏兴趣,本来可以有的一些特长也不愿去发挥去挖掘。

  而“第十名效应”的人,爱好广泛,态度积极,热爱阅读,喜欢运动,喜欢交朋友,愿意尝试新鲜事物,对生活保持好奇心,成长为较强创造力,及有感受幸福能力的人。

  不论孩子成绩好坏,要多分析孩子成绩背后的原因。既不要因为孩子一次没考好,就责怪孩子,也不要因为成绩不错,就欣喜盲目奖励。不要盲目地将孩子同一门学科前后几次的考试分数进行机械地比较,以此判定孩子该学科学习效果的好坏;或者简单地比较同一次考试中不同学科分数的高低。

  考试成绩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。家长要注意观察了解是什么导致了孩子学习成绩下降?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,还是解题速度不够。是学习方法没掌握,还是考试时心理素质差。如果家长发现了这些原因,就要及时与孩子进行交流,这样才能真正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找对方法、取得实效。

  分数背后,家长分析透彻了么

  分数是个现象,家长应该动脑筋分析分数背后的多方面原因:

  其一,分析孩子的学习水平。任何一门功课都有三个层面的水平——基础知识、基本概念的掌握的水平;基本技能水平;综合技能水平。通过考试卷子和平常的作业,可以分析出这三个层面水平的情况。哪方面差,重点要解决哪方面的问题。

  其二,分析孩子的非智力因素。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,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,有的是学习兴趣问题,有的是学习习惯问题,有的是意志品质问题,有的是情绪问题,有的是责任心问题。应该具体分析,找准原因。

  其三,分析孩子的学习方法。有的孩子,成绩总在某一水平上,难以突破,学习态度、习惯也较好,这往往是学习方法问题。应该一科一科地分析学习方法存在什么问题,采取改进措施。

  其四,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。成绩上不去,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。智力有四个基本因素——观察力、记忆力、思维力、想象力,而每个孩子这四方面的能力往往发展不平衡。有的记忆力强而思维力弱,有的观察力强而记忆力弱。这就需要从孩子实际出发仔细分析,哪方面能力弱,应优先训练哪方面的能力,促进孩子智力的全面发展。

  其五,分析孩子与老师的关系。孩子与老师的感情如何,对学习影响很大。

  给家长提出几条建议

  1、不要给孩子简单地定分数指标,要在具体指导上下功夫。有些家长简单地对孩子说:“这次必须达到多少分。”这样,除了增加孩子思想压力,解决不了具体问题。应该指导孩子分析薄弱环节,订好计划,改进方法,越具体越好。当然要以孩子主动思考为主,不能强加给他。主动找熟悉孩子的老师联系,请老师帮助分析孩子的学习状况。

  2、家长应该主动去请教班主任老师和任课老师,越是找不准孩子学习问题原因的,越要及时找老师讨论,请老师出出主意。有的老师分析不透没关系,还可以请教有经验的老师。

  3、家长明白了分数背后有很多因素,就可以改变看分数单和谈论分数的方法。考试过后,不天天催问:“分数单发了没有?”孩子把分数单给家长看,家长应保持平静的态度,可以说:“你主动把分数单给家长看,很好。咱们找个时间具体分析分析这次考试情况,好吗?”孩子迟迟不把分数单拿出来,可以启发他:“这次考试应该总结一下,你先考虑考虑,今天或明天晚上咱们一起分析分析。”

  孩子成绩不好,不要简单责备,而采取理解的态度:“这次没考好,咱们再努力。你自己总结经验教训。什么时间一起讨论讨论?”这些做法是举例性的,各位家长肯定会选择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。

  如何回应孩子考得好与不好?

  A:孩子考得好——

  1、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物质奖励(如给孩子买一套她很久就喜欢的图画书)和精神奖励(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吻)。

  虽然孩子是为自己学习,但好成绩意味着付出了努力,这种努力值得奖励。同时奖励要在合理范围内,不宜用物质刺激来诱导孩子养成利益驱动的心理。

  2、帮助孩子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。问问看:同样的分数,和别的孩子相比,你的孩子是否牺牲了更多的课外时间呢?比如下面这个例子:

  小刚和小明期末考试英语都考了100分,但小刚每天需要花1小时复习,小明每天只需要花30分钟,虽然最后成绩是一样的,但从投入与回报的比率上看,小明的学习效率明显更高。因为小刚每天集中一小时复习,小明则早中晚各花10分钟复习,英语作为一门记忆性很强的语言学科,多次重复利于记忆,所以采用零碎时间分散复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  B:孩子考得“差”,忌唠叨、讽刺、挖苦

  有的孩子望子成龙心切,分数不理想,怎么解气怎么说:“榆木疙瘩脑袋!”“一样的脑袋,你怎么就这么笨!”

  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,听到这些讽刺,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。时间久了,就会内化为自己的东西:“我妈总骂我笨,我是够笨的。”表面上看他们对父母的讽刺、挖苦无动于衷,其实这种内伤很难医治,儿童心理医生观察就发现,那些看起来无精打采、自卑内向的孩子,肯定是在否定批判的环境中长大的。

  长此以往,孩子还会产生“抗药性”,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说“我说什么他都不听”的原因。

  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,最需要的是家长的理解、接纳和帮助。回到最初那句话:不要因为追求成绩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,也只有孩子真正成长了,成绩的提高才不再是难事。


欢迎共享房地产首页模块: - dss.2005 - dss.2005的博客
2013年06月20日 - dss.2005 - dss.2005的博客欢迎共享房地产首页模块:

 公司管理

房地产专栏首页模块(横版) - dss.2005 - dss.2005的博客

建设管理

 策划设计

房地法规

 合同管理

经济指标

 销售管理

物业售后

 买房必读

装修布置


2013年06月20日 - dss.2005 - dss.2005的博客本模块代码复制处


2013年06月20日 - dss.2005 - dss.2005的博客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96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