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dss.2005 欢迎您

房地产 建筑施工 管理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道路排水工程顶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  

2012-11-15 11:11:59|  分类: 市政工程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道路排水工程顶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

 

施工方案报审表

工程名称:xxxx道排工程    

合同编号:         编号:

致:xxxxx监理有限责任公司

我方已完成 顶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的编制,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,请予以审查。

附:顶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

 

承包单位:................工程有限公司

xxxx项目部

项目经理:

日 期:

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:

  • 同意
  • 按附言意见修改后执行
  • 按附言意见修改后重报
  • 重报

附言:

 

专业监理工程师(签名):

日 期:

总监理工程师审定意见:         

  • 同意
  • 按附言意见修改后执行
  • 按附言修改后重报
  • 重报

附言:

项目监理机构:(全称并盖章)

总监理工程师:(签名)

日 期:

说明:本表一式四份,由承包人填写,经监理机构审批后,发包人、监理机构、总监理工程师、承包人各执一份。

 

xxxxx道排工程    

 

 

顶管工程专项施工方案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批准:

审核:

编制:

 

 

 

顶管施工专项方案

 

  1. 工程概况

xxⅡ标14+36.856~26+36.445(希夷大道至建安路),古井大道总长约1200米。位于xxx新区,为横穿南部新区的东西方向的主要交通干道之一。现"三通一平"工作已完成,具备开工条件。

本工程采用顶管施工,具体部位为南污50# ~泵站进水井(22+23.987~23+56.327),管径DN 1200mm,全长132.34m,其中检查井5座。

  1. 编制依据

本方案编制依据

《xxx道排工程》施工图;

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组织施工方案》

《建筑施工手册》

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记录》

《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》

《亳州市古井大道(Ⅱ标)道排工程勘察报告》

三、施工准备

3.1、技术准备

3.1.1、测量交接桩完成,并对控制点、坐标点、水准点进行复测,护桩、补桩等工作已完成

3.1.2、顶管施工前,已认真审核图纸,组织图纸会审。编制施工方案,报有关单位审批,并做好技术交底。

3.1.3、通过沿线调查研究,结合现场地形及交通运输、水源、电源、排水条件,已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。

3.1.4、降水措施准备就绪。

3.2、材料要求

3.2.1、钢筋混凝土成品管材:采用亳州诚信预制厂FⅡ级管材。其品种、规格、外观质量、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,具有出厂合格证。

3.2.2、橡胶垫应符合设计要求,具有出厂合格证。

3.2.3、其他材料:钢套环、密封胶、油麻、石棉、膨胀剂、水泥等,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,水泥、膨胀剂应有产品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,进场后见证取样实验合格。

3.3、机具设备

3.3.1、主要设备:顶镐、液压油泵、卷扬机、滑轮、电焊机等。

主要施工机械表

序号

机 械 名 称

型 号

功率

数量

1

液压站

200t

 

2套

2

顶 镐

200t

 

2套

3

电焊机

BX3-500

 

2台

4

卷扬机

JJM-2

 

2台

5

经纬仪

J6

 

1台

6

水准仪

DS3

 

1台

3.3.2、辅助设备:龙门架、工作平台、棚架、横铁、立铁、顶铁、导轨、测量仪器等。

3.3.3、工具:铁锹、水平尺、钢尺、锤球、小线、出土小车等。

3.4、作业条件

3.4.1、施工占线范围内已拆迁到位,无地下管和地上、地下障碍物。

3.4.2、临时道路畅通,场地平整,水、电已安装完毕。

四、组织机构: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五、施工工艺

5.1、工艺流程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5.2、操作方法

5.2.1、测量放线

5.2.1.1、应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,做好测量所需各项数据内业的收集、计算、复核工作。

5.2.1.2、对原交桩进行复核测量,原测桩有遗失或变位时,应补桩校正。

5.2.1.3、测定管道中心线时,应在起点、终点、平面折点及其他控制点测设中心桩,并应在工作坑外适当位置设置栓桩。

5.2.1.4、测定中心桩时,应用钢尺测量桩的水平距离。

5.2.2、打设降水井

5.2.2.1、采纳对当地地质地形充分了解人员对地下水位评估,采用D500井进行降水,井眼深度20,纵向间距15米,距顶管轴线4米直线排列。

5.2.3、工作竖井开挖

5.2.3.1、本工程选用图纸中管道的检查井室位置,共设置3个工作坑,5个检查接收井。采用双向顶进,详见平面布置图。

5.2.3.2.1、工作井根据计算,采用直径5米的竖井倒挂施工。

底宽 B=D1+2S

=1.44+2*1.4=4.24M

底长 L=L1+L2+L3+L4+L5

=0.3+2+1+1+0.5=4.80M

取B=5M,L=5M

D1—管材外径;

S —管侧操作宽度,一般为1.2~1.6M;

L1—管材顶进后,局部预留长度;

L2—管节长度(2M);

L3—出土工作间长度(1~1.8M)。

L4—千斤顶长度;

L5—顶进后背厚度;

5.2.3.2.2、每工作井施工中采用钢筋混凝土圈梁加固处理,间距4米。

5.2.3.3、 接收井内室尺寸1.1×1.5m,采用明挖,找出预留管接头。开挖过程中采用分台阶放坡处理,边坡坡度0.66,分三层开挖,底平台宽2米,中平台宽4米。

5.2.3.4、后背安装

a、后背土壁应铲修平整,并使壁面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。

b、后背墙采用枕木、钢板组装。

c、后背土墙壁面应与后背墙紧贴,孔隙应用沙石料填塞密实。

d、根据后背施工设计安装后背,紧贴土体的后背材料应横放,在其前面放置50mm厚钢板。

5.2.3.5、导轨应选用轻型钢轨。

5.3、顶进设备及顶进工艺

5.3.1 主顶:

采用4台200吨/台千斤顶作为主顶,千斤顶行程为1.4米。千斤顶动力由油泵提供。千斤顶后端用道木和分压环将反力均匀作用于工作井,前端顶进分压环,顶铁将顶力传至管节。分压环制作具有足够的刚性,与管端面接触相对平整,无变形。

5.3.2中继间:

在长距离顶进过程中,当顶进阻力超过容许总顶力时,无法一次达到顶进距离时,须设置中继间分段接力顶进。本顶管工程在顶进长度超过100米时,考虑在机头后设置一只中继间,并采用触变泥浆注浆工艺。

中继间由前壳体、千斤顶及后壳体组成。前壳体与前接管连接,后壳体与后接管连接,前后壳体间为承插式连接,两者间依靠橡胶止水带密封,防止管道外水土和浆液倒流入管道内。每只中继间安装10个、每个顶力为30吨的千斤顶,千斤顶沿圆周均匀布置。千斤顶的行程为28厘米,用扁铁制成的紧固件将其固定在前壳体上。钢壳体结构进行精加工,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变形。中继间壳体外径与管节外径相同,可减少土体扰动、地面沉降和顶进阻力。当管道顶通以后,拆除千斤顶及各种辅件,外壳与管节内壁之间的间隙用细石混凝土填充。

5.3.3接口:

管节接口主要由外套环(钢套环)橡胶止水带和软木衬垫组成。钢套环在加工处至现场运输吊装过程中不能变形,接口不损坏,以确保管节在对接过程中,橡胶带不移位、不翻转,确保管节的密封性。同时,钢环套在进场前还必须做好防腐处理。

橡胶止水带应保持清洁、无油污,并存放在阴暗处,防止老化。施工中,将橡胶止水带用强力胶水粘贴于混凝土管口凹槽处,并粘贴牢固,在管节对接前涂无腐蚀性润滑油以减少摩阻,防止止水带翻转、移位和断裂。

软木衬垫采用多层胶合板(厚度1cm左右),将其夹于前后管节钢套环间,以均匀管节间的相互作用力,减少接口损坏。管道顶通后,管道须作内接口处理,将管节间的胶合板凿至同样深度(深度2~3cm即可),并用沥青弹性嵌缝膏或水泥砂浆抹平。

5.4、施工要点

5.4.1、工作坑完成后对坑内底高程复测;在顶进设备安装前做好高程交桩,轴线定位。

5.4.2、在顶进施工工程中,项目部技术主管人员对管内底高程及轴线全过程控制、发现偏差立即纠偏。

5.4.3、管道顶进结束验收后,应及时浇筑基础砼,严禁带水浇筑砼,同时减少地基扰动的可能。严格控制基础顶面高程,不能高于设计高程,低于设计高程不超过10mm。

5.4.4、检查井的流槽应随井壁同时砌筑。表面用砂浆分层压实抹光,流槽上口应带尺条抹光。

5.4.5、预留支管应随砌随安,管内口与井平,预留管的管径、方向、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,管与井壁衔接处应严密不得漏水,预留支管宜用高强度等级砂浆将砌筑封口抹平。用截断的短管预留时,其断管破茬不得朝向井内。

5.4.6、 砌筑圆形收口过程中随时检测直径尺寸及竖直度。

5.4.7、检查井砌筑过程中,对管口位置采用发砖圈处理,拱旋高应为250mm。

5.4.8、 砌筑检查井所用的砖浸水湿润,砌筑砂浆应饱满;砌筑检查井的井室、井筒内壁应用砂浆抹面。井室内有抹面要求时,内壁抹面应分层压实,外壁应用砂浆搓缝严实;盖板下的井室最上一层砖须是丁砖。

5.4.9 井壁必须互相垂直,不得有通缝,必须保证灰浆饱满,灰缝平整,抹面压光,不得有空鼓、裂缝等现象。

 

  1. 质量控制措施

     

    6.1、测量交桩完成,并对控制点,坐标点,水准点进行校测。完成检桩,补桩等工作。

    6.2、施工前,认真审核图纸,施工方案,报有关单位审批。做好技术交底。

    6.3、做好材料验收和施工机具设备的验收。

    6.4、工作井和接收井两井通视。采用全站仪直接布置地面控制桩。在顶管施工期间对控制点进行复测。每顶进一个井段,复测一次。

    6.5、通过控制桩用仪器定出井下管道顶进轴线测量一起的位置,同时在测量仪器的对面井和井壁分别设置测量的复测校核点,以便在管道顶进轴线测量过程中对仪器自身位置的位移进行监查。

    6.6、井内设固定测站,根据设计纵坡,用经纬仪调好垂直角度。在机头处设置管道轴线和标高的光靶。

    6.7、在顶进过程中,要经常对顶进轴线和高程进行测量。每顶进一节(2m)管测量一次,并记录测量结果,一旦发现偏差,及时纠正,减少偏差值。

     

  2. 质量标准

     

    7.1、质量标准:合格。

    7.2、管道接口必须严密、平顺、不脱落。

    7.3、密封圈中心应对正管缝,填料密实。

    7.4、管内不得有泥土、石头、泥浆、砖块、木块等杂物。管内清理,管节无破损。

    7.5、管道轴线偏差不大于50mm,高程偏差不高于30 mm和不低于40 mm.管间错口不大于12 mm .

     

  3. 顶管施工安全措施

     

    8.1、施工安全措施

    8.1.1、现场控制

    ①新工人必须参加入场安全教育培训,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场。

    ②作业前应检查机具、绳索,确定安全方可使用,作业时必须按照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作业,服从指挥,协调配合。

    ③作业时必须根据作业要求,佩带防护用品,并严格遵守劳动纪律,不得擅自动用各种电机设备。

    ④顶管作业必须执行交接班制度;上下工作坑必须走安全梯,安全梯应固定在支撑上,并设置手扶或护圈。严禁运输料斗乘人。

    ⑤作业面遇不明构筑物时应立即停止作业,报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,经处理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。

    ⑥因故停顶后恢复顶进前,必须对支撑、平台、支架、电气设备、吊索具进行检查,并对氧气和有害气体含量进行检测,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。

    ⑦作业中必须明确联络信号及报警方法;非机电人员不的从事机械、电气作业。

    ⑧作业中传递工具、材料必须轻拿轻放,稳妥传递,严禁从坑上向坑下或从坑下向坑上抛扔。

    ⑨在顶管作业过程中必须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保护地下管线和构筑物,作业人员不得踩踏被保护的底下管线或构筑物。

8.1.2、工作井、接收井、检查井

8.1.2.1井的设置

本工程采用顶管施工,具体部位为南污50# ~泵站进水井,管径DN1200mm,全长132.34m,其中检查井5座。

本顶管工程为古井大道22+23.987~23+56.327段污水管道,位于道路南侧管径为Ф1200mm.,分别是南污50号、51号、52号、53号、泵站进水井、共5井。设3个工作井,2个接收井,全部为倒挂37砖砌施工,具体如下:

①工作井最深为6.1m,最浅不足5.6m,土质为砂性土,采用内径5m的圆形井。土质为砂性土,有地下水。

最大水平荷载

E=βtg2(450-)×h3

=0.028×18× tg2(450-)×73

=101.785KN/m2

水平抗力 KP= tg2(450+)=1.698

EP=2C=2×8×=20.849 KN/m2

EP=ep×h=20.849*7=145.944 KN/m2

b=

=

=1.16

b=    

b=

=

=0.25m

β—侧压力系数,0.028;

—土壤容重,取18 KN/m3

—砖砌体容重,20 KN/m3

—参数1.2;

—内摩擦角,取150

根据计算结果,370mm砖砌护壁壁能够满足要求,为保证安全,每4米处增设一道钢筋砼圈梁,工作井待顶管完成后,在井内砌筑检查井,回填土至设计高程。

②工作井、接收井、检查井的围护

基坑开挖时,土方应随挖随运,基坑四周不放堆积余土,减轻基坑四周的承载力。基坑开挖结束,在四周用Ф48mm钢管设置高度不低于1.2m的围护,围护支撑系统用Ф48mm钢管支撑,钢管埋深不低于50cm,采用彩钢板围护,彩钢板高度为1.5m~1.8m,三面固定围护,一面设移动门,确保材料运输和杂土运出,并且悬挂安全警示牌。

③开挖工作坑土方作业前必须检查工作坑周围场地,场地应符合排管、运管、吊运、出水、排水、防汛的安全要求。

④工作坑必须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支撑。安装工作坑时必须设专人指挥。工作坑四壁支撑框架必须牢固,支撑结构必须符合安全技术交底要求。前方管口可拆卸支撑板必须使用整板。

⑤在挖土、支撑等作业中,不得碰撞已安装好的支撑件。发现松动、变形情况,必须及时加固。

⑥拆除工作坑时必须按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。拆除工作坑支撑时必须设专人指挥,自上而下逐层进行,按安全技术交底及时回填。在下层完成填土前严禁拆除上一层支撑,必要时应设临时支撑。拆撑确有困难或拆撑后可能影响附近建筑物安全时,应停止拆撑并报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。

⑦严禁在高压线下方设工作坑。在高压线附近设工作坑时,必须符合有关规定,保持安全距离。

8.1.3、运管、下管

8.1.3.1、采用龙门架进行垂直运输,装运管子时,绳必须系牢,并挡掩牢固。卸车前,必须确认管子无滚坍危险后方可松绳卸管。

8.1.3.2、人工推运混凝土管应设专人指挥,运输道路应平整坚实。推行速度不得超过人的行走速度。上坡道应指定专人碑掩木,下坡道应用大绳控制速度,两管之间应保持5m以上的安全距离。管子转向时,作业人员不得站在管子前方或贴靠两侧。

8.1.3.3、下管作业必须统一指挥。下管前必须检查起重设备、卡环、钢丝绳、吊钩、支架、平台等,确认安全后方可下管。

8.1.3.4、吊运管子时,吊管的索具不得直接捆绑在管子上,应用可塑性材料衬垫。

8.1.3.5、下管前应先在平台上试吊,确认安全后方可下管。

8.1.3.6、下管时严禁管子下方有人。从活动平台下管时,应将管子吊起,稳定后开启活动平台检视坑底,确认安全后方可缓慢吊下。管至坑底30cm~50cm时,作业人员方可靠近管子进行稳管作业。作业过程中严禁手扶钢丝绳。

8.1.3.7、管子就位支稳后方可摘钩。作业人员避开吊索具后方可提升吊具。关闭活动平台后,坑下人员方可作业。

8.1.4、顶进

8.1.4.1、顶进前应检查液压系统、顶铁、后背、导轨、支撑等,确认安全后方可顶进。

8.1.4.2、按照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安装顶铁。顶铁必须保持中心受压,受力均匀。顶铁之间、顶铁与后背之间必须垫实。

8.1.4.3、顶进前挖土人员必须在管内,并在顶进中观察管前情况。发现异常立即通知顶进作业人员暂停处理,待隐患解除后方可施工。

8.1.4.4、顶进中发现塌方、后背变形、顶铁扭翘、顶力突变等情况,必须立即停顶,采取措施,确认安全后方可继续作业。

8.1.4.5、顶进作业中,顶镐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挖土人员的指挥。顶进中,顶铁上及顶铁两侧不得有人。

8.1.4.6、减阻泥浆

顶进施工中,如果遇到阻力较大不容易顶进时,可以采用泥浆减小顶进阻力。顶进时,通过管口及管缝之间空隙,向管道外壁压入一定量的减阻泥浆,在管道外围形成一个泥浆套,减小管节外壁和土层间的摩阻力,从而减小顶进时的顶力。泥浆套形成的好坏,直接关系到减阻的效果。

为了保证压浆的效果,在工具管尾部环向均匀地布置了4只压浆孔,顶进时及时进行压浆。工具管后面的3节混凝土管节上都有压浆孔,以后每隔2节设置1节有压浆孔的管节。混凝土管节上的压浆孔有4只,呈90°环向交叉布置。压浆总管用φ50mm白铁管,除工具管及随后的3节混凝土管节外,压浆总管上每隔6m1只三通,再用压浆软管接至压浆孔处。

  顶进时,工具管尾部的压浆要及时,确保形成完整、有效的泥浆套。混凝土管节上的压浆孔供补压浆用,补压浆的次数及压浆量需根据施工时的具体情况而确定。

  减阻泥浆的性能要稳定,施工期间要求泥浆不失水、不沉淀、不固结,既要有良好的流动性,又要有一定的稠度。顶进施工前要做泥浆配合比试验,找出适合于施工的最佳泥浆配合比。

8.1.5、掏挖、运输土方

8.1.5.1、挖土人员应在管子内进行掏挖作业,每次掏挖量:砂质土20cm,粘性土50 cm。

8.1.5.2、作业时发现土体稳定性较差、有坍塌先兆时,必须立即采取措施。(作业时作业人员呼吸异常,有异味或发生流沙、渗水、塌方等情况,必须立即停止作业,撤出管外,立即报告上级。)

8.1.5.3、顶进长度超过60 m时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。管内照明线路及其他设备必须紧靠管壁装设,必须确保符合三级配电要求,严禁使用破损电线和电缆。

8.1.5.4、卷扬机牵引小车运行时,管内严禁人员进出。严禁人员乘小车进出或上下。

8.1.5.5、垂直运输时,作业人员应检查土车的四个吊点,并将四个吊钩挂好。吊钩必须有防脱钩装置。坑底人员撤至安全地带方可起吊土车,并用长绳控制,土车在平台落稳后方可摘钩。

8.1.5.6、用卷扬机水平牵引运输土车时,卷扬机操作人员必须服从挖土人员的指挥。进行垂直运输时,必须配置限位器。

8.1.5.7、须经常检查吊索、地锚、制动装置,确认安全。坑内、管内的照明电压不得高于24V,潮湿时应用12V。

8.1.6、平台、立架、工作棚

8.1.6.1、安装平台作业时应用槽钢(14~18)和木板(50)搭建平台。主梁不得直接放置在坑壁土体上,支承结构应符合安全技术交底要求。平台方木应满铺,梁、方木必须固定,平台防护栏不得低于1m。作业人员出入口应设不低于1.2m的护身栏;立架安装后,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。

8.1.6.2、垂直主架采用桁车,并设置限位器。

8.1.6.3、拆除作业应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。拆除时必须有专人指挥,自上而下进行,工作坑内不得有人。平台上不得有非作业人员。

8.1.7、施工机具安全、防护方案

8.1.7.1、施工机具进入现场,必须由专业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,并有验收手续。

8.1.7.2、机械设备转动部位防护设施要齐全,如防护罩、防护网、挡板、防雨等。

8.1.7.3、每台设备必须有接地、接零装置。

8.1.7.4、设备无人操作时,必须关闭电源。

8.1.7.5、操作手操作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戴绝缘保护用品。

8.1.7.6、使用手持电动工具不准随意接触电源线和互换插头。

8.1.7.7、电焊机必须配备2项空戴降压保护器或防触电装置。

8.1.7.8、各种机具必须专人负责保养,每月必须大检查一次,专业操作人员每天检查一次,发现隐患及时调整处理。

8.1.7.9、作业指挥操作人员要轮流换班,严禁连续操作时间过长,因疲劳而发生安全事故,指挥人员要信号明确,及时准确,不得违章指挥、违章作业。

间施工除机械本身照明外,施工现场应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。

8.2、临时用电安全措施

8.2.1、临时配电线路按规范架设,架空线路采用绝缘导线,禁止使用素胶软线,成束架空及沿地敷设。工程施工中建立定期检查线路、设施制度,并把检查结果存档备查。保证用电安全。

8.2.2、配电系统采用分级配电、三相四线制的接零保护。配电箱内保证电器可靠完好,其线形、定值要符合规定,开关标明用途,开关箱外观完整、牢固。满足防雨、防水、防尘的要求,统一编号外涂明显色标,停用必须拉闸断电,锁好开关箱。

8.2.3、各种电器设备有其电力施工机械与金属外壳,金属支架和底座采取可靠接零或接地保护,同时设两极漏电保护装置。

8.2.4、220V照明电源按规定布设,装设灯具,并加装漏电保护器,行灯照明电源电压小于36V,灯体与手柄坚固绝缘好,电源线使用橡胶套电线,禁止用塑胶线,行灯有防潮防雨水设施。电焊单独开关,外壳作接零或接地保护,焊线保证双线到位,无破损。

8.2.5、手持电动工具的电源线、插头、插座保证完好,电源线不任意接长或调换,工具的外缘线完好无缺,维修保养有专人负责。

8.2.6、处理机械故障时,使设备断电、停水,在施工设备送电前,应通知有关人员。用电人员各自保护好所用设备的负荷线、地线和开关箱,发现问题有时找电工解决。各种上岗人员持证上岗,防护用品安全有效,并服从电工的安全指导,非专业电器人员严禁乱动电器设备。

8.2.7、各类用电人员均掌握与安全用电有关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。使用设备前按规定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,严禁设备带病运转。

 

附表一:材料计划表

附表二:劳动力计划表

附表三: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

 

附表一:

材料计划表

 

工种

级别

材料进场情况

2010年2月

2010年3月

1~10日

21~28日

1~10日

11~20日

21~31日

红砖(块)

30000

30000

   

管材(米)

 

40

50

44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附表二:

劳动力计划表

 

工种

级别

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

2010年2月

2010年3月

1~10

21~28

1~10月

11~20月

21~31月

瓦工

20

20

   

电工

1

1

1

1

1

机械操作工

 

4

6

6

6

普工

20

20

20

20

20

合计

41

45

27

27

27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注:本计划表是以每班8小时工作制为基础编制的。

 

 

 

附表三:

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

 

施工项目

 

2010年2月

2010年3月

施工时间

1~10日

21~28日

1~10日

11~20日

21~31日

施工准备

2月1 ~3日

    

基坑开挖

2月4 ~6日

    

砌工作井

2月7 ~28日

    

清理及安装导轨

3月1~ 10日

  

  

顶进

3月8~ 28日

  

  

砌检查井

3月28~ 29日

    

回填

3月30~31日

  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24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